電腦一般發熱,性能降低、卡頓不說,我們還常擔心會不會影響壽命。 不過人與人的體質不能一概而論,人與電腦更是天差地別,或許你以為馬上要燒糊的溫度其實才剛只是溫熱。那么,電腦硬件正常工作溫度如何,電腦溫度過高怎么解決呢?且往下看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不僅要知道電腦硬件正常工作溫度,更要做好電腦溫度監測。畢竟,搞清到底熱不熱不能靠摸和估計。
簡單常用的方法就是用軟件直接查看,有無數可以監測電腦狀態信息的軟件,推薦的有?HWiNFO、AIDA64、MSI Afterburner?(網上資源很多,直接百度)。
AIDA64?傳感器頁面包含了一些重要部位的溫度信息,雖不是特別全面但能滿足大部分使用需求,桌面 OSD 顯示也深受玩家喜愛。
HWiNFO 信息比較全面,同時包含了時間段內的最大最小值。對于不打算超頻的新手來說,復雜的電壓電流功耗墻都不用看,電腦溫度監測基本用它就夠了。
MSI Afterburner 作為游戲玩家的必備品,優勢是游戲實時監控,不需要切屏什么的。
不會設置?打開設置,勾選 OSD 顯示即可。
要解決電腦溫度過高怎么解決,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不是誤判。不同硬件的結構、用途各方面都有區別,它們各自的合適溫度和安全溫度也是不同的。
通常來說,Intel CPU 的安全溫度大概在100℃,AMD CPU 則在90℃左右(二極管溫度100℃)。不過放心,就算突破了這個值也不那么容易 GG ,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自己黑屏或者重啟。但想要不降頻,建議保持在80-85度以下。
12900K 108℃ 仍未GG
GPU 并沒有 CPU?這么頑強了,不同顯卡體質不同,一般核心溫度在80℃以后就會陸續開啟降頻、黑屏、重啟三重奏。建議把滿負載溫度控制在75℃以下。不過也得考慮顯存溫度有沒有太高,否則容易出油。
還需要注意一個結點溫度,結點溫度一般與核心溫度有幾度到十幾度左右的溫差,一般在100℃以下都算正常,110℃就接近官方宣稱的上限。當然,依舊是越低越好。
其他硬件也是有溫度限制的,下面列出常見的供參考:
硬盤 SSD 70℃?、HDD 45-60℃?
內存 55℃?(超過影響穩定性)
主板 VRM 90℃?(超過可能影響穩定性)
雖說上限是挺寬泛的,但實際使用中越是接近上限越是容易出現睿頻上不去、甚至強制降頻,大幅度性能損失隨之而來。而有時候你所看到的 CPU 70度,已經是降頻之后的溫度了。
接下來就到了回答“電腦溫度過高怎么解決”的問題的時候了。以下,我們將分為兩個方向來解決 —— 物理降溫和軟件控制。
散熱器雖是核心部件,但它的選擇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中端及以下選擇百元單塔、中高端超頻選雙塔風冷或240水冷、高端超頻選360水冷(記得撕膜)。
此外不管是筆記本還是臺式機都務必保持硅脂在良好狀態,否則再好的散熱器也是白瞎。
宣傳導熱系數的高低并不等于實際效果,盡量選擇口碑好的型號,以免交智商稅。關于硅脂原理與涂法等可以看看以前的文章。
再者就是很多人容易忽視的風道問題了,建議就算再省,也得至少配兩三把機箱風扇,安裝遵循有冷風進,有熱風出的原則。而如果你愿意打開側板或者干脆開放式機箱效果就更好了。
筆記本用戶,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加大進風量和出風量,比如瓶蓋大法就是其中一種。
除了硬件外,系統、軟件上的優化也能帶來不可忽視的溫度改善:
保持干凈清潔后臺,減輕系統負載,心靜自然涼;
同時,電源計劃也不是非要選擇高性能、卓越性能,高溫受不了可以改為平衡甚至省電(筆記本影響尤為明顯);
還可以手動調整風扇轉速(下載主板調整軟件或者 BIOS 內調整);
對于散熱條件不理想的用戶,對 CPU/顯卡進行降壓、降頻也有著明顯的降溫效果(會犧牲一定的性能)。
以上就是關于電腦溫度監測和電腦硬件正常工作溫度,以及電腦溫度過高怎么解決三個話題的全部分享了。最后,對于老電腦,清灰也是一個能有效緩解散熱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