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軟件、系統、互聯網迅速發展,有什么簡單快速的方法?刷版本號啊。
有些廠商控制得好的,知道多弄幾個小數點,平時就改改小尾數。控制得不好,就比如谷歌 Chrome ,前不久就刷爆了版本號給網站帶來了不小麻煩。
當然還有一類,小數點又少,數字刷起來又慢,但每刷一次就會有非常大的變化,其中就有我們現在用著的 Web 2.0 。
近來 Web 3.0 的概念突然又火了起來(我為什么要說又)。
要知道什么是 Web 3.0 ,那肯定要先知道什么是 Web 1.0、2.0。
首先 Web 幾點幾并不是指某個軟件、某個協議,它所指的是互聯網內容產品模式,大了說其實指的是互聯網時代。
大約在 1991-2004 這個時間段,萬維網處于發展的第一個階段,也就是 Web 1.0 時代。瀏覽網頁只能單方面的獲取網站所有者上傳的信息,網站完完全全就是站長的。Web 1.0 中,內容創作者很少,絕大多數用戶都只是內容的消費者,但在這些站長中有不少都是個人。
而你只能看,不能發。
大約2004年開始進入 Web 2.0 時代,用戶的各種交互需求得以滿足,更重要的是內容主導者也發生了變化。
而這時互聯網就更加從個人轉向了廠商,到現在基本完全被廠商接管。網站更多的也是提供一個平臺,讓用戶同時作為內容的創作者和消費者,就像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是小蠑這個用戶上傳的,而非騰訊寫的。
而如果你想,你也可以在各種平臺上上傳你的內容。
那么Web3.0 是什么樣呢?其實現在這個概念也還很模糊,還沒有誰能完全說出它具體是什么樣子的,應該怎么實現。
但去中心化的核心,是一早就確定了的。
打破互聯網大廠的主導地位,讓平臺不再僅掌握在廠商手中, 數據將分散保存在整個互聯網上,而不是現在這樣存在廠商自己的服務器中。
而用戶在平臺上創造的內容、價值都不再屬于平臺,平臺能賺的就只是勞務費而已了。
也讓內容創作者和用戶不是在為平臺打工,同時壟斷困境也能被打破。
但想法歸想法,實現起來又是另一回事了,況且 去中心化 這個詞怎么越來越不像好詞呢?
要想知道 Web 3.0 是不是割韭菜,當然要看看這應該怎么實現,哪怕只是理論上。
為了去中心化,首先就需要將數據分散存儲,這不就是割了大波韭菜的區塊鏈技術嗎?
雖然從技術理論上來說可以實施,但到了現實中,炒作概念不比干實事來錢快?區塊鏈這一個中性的技術名詞被罵爛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另一個,要想實現去中心化,達到公平,透明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不僅僅是實名上網了,更是連褲衩子都不穿地上網!大家又不是只在網上看天氣看風景,所以這就非常有難度了。
再者,一個網站平臺它也不會憑空出現,不整禿一群程序猿是弄不出完善的平臺的。用愛發電?正常人、正常公司都知道還是現在的 Web 2.0 更有前途。
以及其他的貨幣、安全、監管等眾多問題基本都是需要重構的,這不比什么元宇宙更宇宙?
雖說 Web 3.0 怎么看都非常難實現,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就正如當年的 P2P (BT)下載技術,看似不太能夠實現的分享方式,結果還真做起來了。
甚至于我們現在用的 Web 2.0 都曾引發過很大爭議。
不過 Web 2.0 能發展起來不見得 Web 3.0 就一樣,也不要覺得 Web 2.0 這么多年了是該換代了。
其實早在互聯網遠不如現在發達的2014年,Web 3.0 的概念就已經被提出,到現在有干什么實事嗎?
相比之下,小蠑甚至覺得元宇宙都顯得現實多了,大家覺得呢?
雖然Web 3.0目前看來還很難實現,但是格局打開,Web 3.0 本身想法可能是好的,確實是想解決現在存在的一些問題,只是說還沒有找到方法,保不齊哪天就有技術突破。技術的事情怎么能說是割韭菜呢 /手動狗頭。?
本文編輯:@ 小淙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