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在影響電腦流暢度的一大重要配件,非 SSD 固態硬盤莫屬了。如果你只有 HDD ,即便有再好的 CPU、顯卡,開機和應用加載時間都能讓你懷疑人生。很多人在選購 SSD 時候會特別去看是什么顆粒,但實際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地方需要注意。
SSD 固態硬盤以電子的方式存儲和訪問 Flash NAND 閃存顆粒之中的數據,不需要進行「機械運動」。雖然接口種類非常豐富,但實際上除了協議不同,整體構成是非常統一的。
從用料來源來看,其實 SSD 就是由三部分構成:顆粒、主控、DRAM 緩存(某些 SSD 無 DRAM 緩存)。
顆粒很好理解,即存儲數據的介質;DRAM 緩存應該和很多人理解的不一樣,下次再細講。主控,就是來讓閃存顆粒、緩存等所有元件配合起來有序工作的大腦,地位如何不需要多說了吧?它本質上就是一顆處理器,比如三星主控上的 ARM 字樣知道什么意思吧?
主控的性能和穩定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 SSD 的使用體驗。也因此,我們有時候只需要了解 SSD 主控的參數和性能水平,就能大致了解一款 SSD 的實力和定位。這比去研究復雜的顆粒簡單多了吧?顆粒可沒那么好懂。
其實主流 SSD 的傳輸速度并不就是閃存顆粒本身的速度,包括常說的 TLC 直寫、緩外速度這些指標。SSD 設計時采用了類似內存的多通道模式,一根水管太慢,就多來幾根。
這可以非常簡單粗暴地讓 SSD 讀寫速度倍增。(注意這個通道數不是 PCIE 通道數)
而不同的主控芯片在通道數、通道帶寬、每個通道可支持的顆粒數量等方面都有差異,這是決定 SSD 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速度上,主控還承擔了眾多復雜工作,比如緩存策略、數據糾錯、溫度監控管理等。用戶所關心的速度、穩定性都很大程度上受主控的影響,現在知道誰更重要了吧?
雖然 SSD 品牌眾多,但實際顆粒、主控廠商就那么幾個,要認起來并不復雜。下面為大家總結了 SSD 主控有哪些。
首先是第一類:「自產自銷」。
消費級市場擺爛的 Intel 就不多說了,主控只有也只能自家企業級傲騰 SSD 使用。
三星 SSD 主控目前能見到的主要有 Phoenix 、Pablo、Elpis,性能、穩定性都沒有槽點,現在的 Elpis 都已經用上了 8nm 工藝。
西數閃迪也擁有自家主控,在 SN550、SN750、SN850 等(入門)中高端產品上表現比較出色,算是比較成熟了。
而美光作為顆粒原廠之一,旗下英睿達也開始使用自家主控。
而另一類就是公開為 SSD 廠商提供服務的主控廠商了,這一類的主控的參數信息通過各自官網可以很容易查詢到。
常見的包括:Marvell、群聯、慧榮、聯蕓,其他比如英韌、螃蟹等相對少見,還有什么漏的記得補充(記得打錢)。
Marvell,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馬牌,中高端產品受歡迎一點,低端較難見到。
在金士頓、美光、浦科特、鎧俠等品牌的中高端產品上可以見到其身影,基本上也是口碑較好的明星產品。低端入門也有,不過相對也不那么便宜。
官網查詢地址:“https://cn.marvell.com/products/ssd-controllers.html”
群聯和慧榮這兩家臺系主控廠商,他們的業務范圍就很廣,全面覆蓋低中高端產品。甚至可以提供封裝服務,據說還有「公版」方案。現在知道為什么 SSD 主控品牌這么多了吧?
群聯主要的 PCIE 主控如下,什么定位一目了然。具體規格可以見:“https://www.phison.com/zh/solutions/consumer/pc-laptop”。
慧榮這邊也不復雜,低中高端很容易看出來。具體可見:“https://www.siliconmotion.com/chs/products/client/detail”。
聯蕓主控是比較出色的國產主控,但還是在某些方面受限,就比如看著還不錯的 MAP1001-C 的制程工藝仍為 28nm。便宜就完了。
詳細參數:“http://www.maxio-tech.com/product/11628/11631/11753/”。
在 M2 Nvme PCIE 3.0 SSD 非常成熟的今天,基本上第一第二梯隊的產品要么是自家 SSD 主控,要么就大概率是馬牌 88ss1092、群聯 E12S、慧榮 2262EN ,這些型號也是比較推薦的。
如果是其他主控,建議查一下具體參數信息以及是否有其他 SSD 使用該主控。主控的成本并不會太高,要是主控定位與售價不符,那絕對不是一款好 SSD 。
SATA 呢?建議非必須還是不要選擇了,現在基本上新出 SATA 接口的 SSD 也比較少了。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應該可以大致的了解 SSD 主控的一些品牌,以及在挑選 SSD 硬盤的時候不能夠只看重顆粒,主控也要兼顧起來。
本文編輯:@ 小淙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