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 永不為奴」
前幾年一有智能手機發布,你準能看到這句話。這是因為昔日的手機屏幕技術,主要分為兩個陣營:LCD 和 OLED。
在選擇屏幕的時候,我們經常能看到LCD 和 OLED,究竟這兩種屏幕有何不同,我們一起來看看。
LCD 簡稱「液晶顯示器」,它歷史悠久,追溯起來估計比在座很多朋友的歲數都大。
公認的世界上第一部智能手機「Simon」,就是采用 LCD 屏幕。
LCD 的液晶部分,本身不能發光,需要借助背后的「背光燈組」為其提供光源。背光燈只有一個功能,就是發白光。而液晶層控制白光穿過紅綠藍三種顏色,從而得到不同顏色的光線,最終呈現出色彩豐富的畫面。
OLED 簡稱「發光二極管」。它與 LCD 主要的區別,就是每個像素(二極管),都擁有自發光的能力,相當于獨立供電。
LCD 和 OLED 其實互有優勢,很多時候優缺點剛好互補,不能說誰完全碾壓誰。LCD 主要問題是無法顯示真正的黑。
液晶層即便全部關閉,也不能完全阻擋背燈的白光,當屏幕需要顯示黑色,得到的其實是灰色。
而這剛好是 OLED 的優勢, OLED 需要黑色時,直接把那片區域斷電即可,用《三體》里的話來說就是:「黑,真他媽黑」。
烏漆嘛黑的好處就是,OLED 屏幕的對比度幾乎無限,色彩更艷麗,更討好眼球。
當屏幕上的畫面變化,其實就是像素點顯示不同顏色的光。而一個像素要從 顏色1 切換為 顏色2 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稱為灰階響應時間。如果響應時間太長,就會被肉眼捕捉,我們就會感覺屏幕上出現拖影。
OLED 屏幕灰階響應時間很短,幾乎沒有拖延,而哪怕是頂級的 LCD 屏幕,在這點上也無法與 OLED 抗衡。
另外,OLED 因為沒有背光層,厚度可以控制在 1mm 左右,彎曲、折疊、挖孔也更容易。而 LCD 的厚度通常在 3mm 左右,可塑性也不強。
并且 OLED 關掉的像素區域不再耗電,可以有效延長手機電池的壽命。
大家有沒有發現,以上這些 OLED 的優勢,也是近幾年手機屏幕的變化趨勢。手機行業可能是內卷比較嚴重的行業,每年迭代,能使出的花樣越來越少。為了發布會上多寫一頁 PPT,手機廠商真是把 OLED 的所有特性,都發揮出來。OLED 這些優勢,也注定 LCD 遲早會被擠出移動端的舞臺。
但廠商的選擇,并不意味就是適合消費者的選擇。
如果說 OLED 是「妖艷女郎」,那 LCD 更像是「賢妻良母」。
都知道,根據環境光亮度不同,我們手機屏幕的亮度也在不斷提升或下降。LCD 和 OLED 調節亮度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LCD 屏幕可以直接調整電壓,控制背光燈的亮度,從而改變屏幕亮度。而 OLED 調整屏幕亮度的方法有兩種,DC 調光和 PWM 調光。DC 調光原理和 LCD 的一樣,就是通過提高或降低電壓來改變亮度。但是 OLED 的發光二極管,對最低電壓有一定要求,如果電壓低于閾值,就會出現果凍效應,影響顯示效果。
但如果以最低電壓作為最低亮度,屏幕還是太亮,晚上關了燈依然閃瞎眼。夜間模式怎么開?點擊查看。
因此當屏幕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OLCD 屏幕會就要改用 PWM 調光。PWM 調光,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斷點亮/關閉屏幕,來調整亮度。如果亮度拉倒 100%,發光二極管就一直點亮,如果亮度只有80%,那么發光二極管在一個周期內 80% 時間點亮,另外 20% 熄滅。50% 則一半時間開,一半時間關。因此一些眼睛敏銳的用戶,在低亮度下會明顯感覺屏幕一閃一閃的,這是因為屏幕關閉的時間太久,黑場間隔太長。
所以啊,妖艷女郎雖然刺激,但真的傷身體。賢妻良母雖然平淡,但真的關心你。另外,也不是所有 OLED 手機,都采用 DC 調光方式。現在依然還有很多主流手機,只采用 PWM 調光。例如 iPhone 11 Pro Max。
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曾發布過一份關于調光頻率的技術文獻指出。
長期的頻閃會導致用戶視覺疲勞,偏頭痛等疾病。
對人體健康影響較低的頻率,至少應該在 1250Hz 以上,完全無影響則需要在3000Hz 以上。而現在主流旗艦手機,PWM 調光頻率在 200-500Hz 左右。
iPhone 12 約為 223-250Hz
華為 Mate 40 Pro 約為 120.8-367.6Hz
小米11 約為 257.7-485.4Hz
美好的外表終究經不住歲月的摧殘,隨著亮屏時間增加,OLED 屏幕必然會出現「燒屏」現象。
依個人使用習慣,長則 2 年、短則小半年。
現在廠商都有專門的優化,來降低燒屏的程度,已經很少在看到手機屏幕出現殘影的情況。但即便沒有局部殘影,其實 OLED 屏幕只要點亮,顯示質量就無時無刻不在降低,只是我們每天都盯著它慢慢「衰老」,所以才沒有發現。
另外, 如果卸妝(不比色彩顯示),OLED 屏幕的清晰度不如 LCD。我們都知道屏幕的清晰度由像素密度決定,也就是說在同樣的尺寸下,像素越多,屏幕越清晰。但是 OLED 的屏幕像素點排列方式,會導致兩個手機雖然分辨率一樣,但清晰度卻不同。
這也是為什么現在有些手機用戶,收到手機后會專門用放大鏡去看像素排列方式。
在同等分辨率下,OLED 屏幕清晰度始終不如 LCD。不過現在手機分辨率都蠻高,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清晰度的問題。所以有句古話講:無 2K,不 A 屏(AMOLED 屏幕)
2021 年的今天,我們已經很難見到中高端手機采用 LCD 屏幕了。對于眼睛敏感的用戶,這實在不是個好消息。
特別是現在小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比例、時間都在上升,對于孩子還未發育完全的眼睛,傷害更加嚴重。
有人說這是消費者的選擇,但在 OLED 吞噬移動端時,消費者并沒有得到應有的知情權。很多人可能連 LCD 和 OLED 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別提它們的優缺點。不管怎么說,現在 LCD 已經很難回到移動端。但大家也不用著急,因為 OLED 的陽壽可能也沒幾年了。
本文編輯:@ 小淙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