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戲行業,Valve(V社)當得起“巨無霸”之名。無論是Steam的“鐵腕”統治,還是讓人眼暈的年度營收,即便是部分在玩家群體中津津樂道的老牌大廠,在名為Steam的“克蘇魯”面前,也只能乖乖唱征服。不過,當談到公司的實際規模時,V社的形象卻頗有些“反差萌”,在人力規模上竟然意外的相當“袖珍”。
Valve的體量相較同行確實不大。作為一家私人公司,Valve通常不會對外披露有關員工人數、收入等細節信息。然而,在2021年Wolfire Games(獨立游戲開發商,代表作《光明破壞者》)對Valve提起的反壟斷訴訟中,法庭文件卻意外暴露了Valve當年員工總數僅有336人。
這個人數放諸國內也算得上中大型公司了,不過在游戲行業,與真正的行業巨頭相比,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舉幾個例子:
育碧截至2024年9月擁有18,666名員工;
EA到2024年3月底約有13,700人;
動視暴雪在2022年末被微軟收購前的年終報告中,員工人數也接近13,000人;
國內的網易(互娛和雷火)總人數同樣超過了15000人,騰訊甚至傳言有20000人;
甚至Larian Studios(拉瑞安工作室,《博德之門3》)員工數都比Valve多,截至2024年3月,該公司員工總數為470人。
更讓人意外的是,在V社的這336名員工中,僅有79人“服務于”Steam。剩下的人中,有181名員工歸屬于“游戲部門”(代表作《半條命》、《傳送門》、《求生之路》以及《CS》等)。此外,還有41人在硬件研發部門(SteamDeck以及未來可能的“主機”等硬件),35人負責行政事務。
單從人數來看,這頭巨無霸實在是有些虛有其表。不過,之所以稱其為“巨無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背靠“Steam”這顆搖錢樹。30%的分成比例,除了招來各大廠的“怨懟”憤而開發自家平臺,以及“反壟斷訴訟”外,營收同樣招大廠眼紅。
根據微軟的預估,在2021年V社的年收入大概在65億美元,反觀隔壁EA,2024財年收入僅為75億美元。前者僅需養活336人,而后者則需養活13700人。這要是論人均,已經不能用遙遙領先來形容了。
當然,即便對致力于推行“扁平化”管理的V社而言,人均也是不可能真正人均的。根據外媒的統計,2005年以來,V社行政部門的平均工資通常比其它崗位的平均工資高出 250% 到 550%。在2021年,管理部門僅占Valve員工總數的 10%,但其薪金開支卻占其總工資的36%。
至于實際收入方面,就簡單總結下吧。2021年,V社人均年薪約132W刀,即便是均薪最低的硬件部門員工干一年,也足夠不少朋友實現“財富自由”了(年薪約50W刀),更別說行政崗450W了……
不過,在明年,V社的日子可能就不怎么太平了。掰扯了好幾年后,在上個月,Wolfire對Valve的反壟斷訴訟被正式認定為集體訴訟。同時,美國參議員馬克·華納也向Valve的“G胖”加布·紐維爾發出警告,稱如果Valve不對平臺上的極端內容采取措施,可能會面臨聯邦政府“更嚴格的審查”。
本文編輯:@ 江城子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