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久之前,小編就聽到過這樣的笑話:如果你能盜版AMD或是Intel的CPU,那么你可能會被中科院請去喝茶!
雖說這是玩笑話,但確實說的有道理。而在國內科技界,也一直存在著“有芯無魂”的尷尬局面
目前的高端領域PC芯片,均被Intel和AMD全部包攬,雖說國內也有龍芯、兆芯、海光等品牌。
但由于生態發展不完善,本身性能不高,進而限制了國產CPU的崛起(手機芯片也好不到哪里去)。
然而經過了2020年一年的發展,并伴隨著2021年的到來,這一現狀似乎得到改善。
近日一段時間,國產CPU處理器廠商——飛騰,就發布了一款全新的桌面端處理器——「騰銳D2000」。
下面就跟著小編來看看,這顆CPU究竟怎么樣。
其實早在2020年7月份,飛騰就宣布了全新的產品線,有面向服務器的「騰云S系列」、面向嵌入式的「騰瓏E系列」,而此次的騰銳D2000就是面向桌面端的「騰銳D系列」。
16nm工藝,最多擁有64個FTC663核心,支持2-8路并行,最多可擁有128-512核心,主頻為2.0-2.2GHz,三級緩存為64MB,支持八通道DDR4-3200MHZ內存,功耗約為150W。
在核心架構方面,騰銳D2000與騰云S2500幾乎一樣,都是基于FTC663內核打造的(與FT-1500A/4、FT-2000/4定位類似)。
但制程工藝從原本的16nm升級成14nm,規格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騰銳D2000(實物圖)集成了8個自主研發的高性能內核,兼容64位ARMv8指令集,主頻也從S2500的2.0-2.2GHz提升到了2.3-2.6GHz。 L2級緩存也從4MB翻番到了8MB,但L3級緩存仍然保持在4MB(每兩個核心共享2MB L2級緩存,所有核心共享4MB L3級緩存)。
在擴展方面,據悉騰銳D2000是目前騰銳D系列中,數據接口最豐富一款型號。
它擁有34路PCIe 3.0總線(最多可以拆分為八個端口),集成了兩個千兆網絡控制器。
支持板載RAM,內存規格最高支持雙通道DDR4/LPDDR4,頻率為3200MHz。
并且還支持QSPI、HDAudio、SPI、CAN、UART、I2C、GPIO等各種數據輸入輸出模塊。
然后是功耗方面,由于騰銳D2000的本身定位并不是頂級旗艦,所以其熱設計功耗(TDP)比較保守。
僅為25W (但仍比FT2000/4的10W要高),并且還支持DVFS技術。?
DVFS即動態電壓頻率調整,可根據實際應用的需求,動態調整頻率和電壓,獲得更高能效。
而在外觀規格方面,由于騰銳D2000采用了14nm的制程工藝,所有它集成了8.8億個邏輯門,內核面積為12.7×10.4=132平方毫米。
并且還采用了FCBGA整合封裝樣式,芯片尺寸35×35毫米,擁有1144個引腳(與上代保持完全兼容,可無縫升級)
除了騰銳D2000規格外,在安全方面,飛騰也是下足了功夫! 據官方介紹,騰銳D2000不但支持了完整的「國密算法」(包括SM2、SM3、SM4、SM9等),而且還內建了PSPA 1.0安全架構。
其中包括可信計算、硬件漏洞免疫抗攻擊、全周期管理、密碼基礎、量產安全等多個方面。
而在性能方面,騰銳D2000實現了一次大飛躍,不僅完勝了上一代4核心的FT-2000/4,而且也將16核心的FT-1500A/16打的體無完膚! 其帶寬達18.7GB/s,SPECint測試成績97.45,SPECfp測試成績94.62,接近原來的2倍。
除此之外,騰銳D2000還是一款面向全方位的CPU。?
它不僅可用于高性能的臺式PC、筆記本等,同樣適用于更加專業的服務器和嵌入式領域,比如圖形工作站、高端交換機、5G基站、電力網關、金融自助終端等等。
最后,對于未來如何發展,飛騰也直接明了的公布了路線圖(見下圖)
騰云S5000:7nm工藝,支持PSPA 1.0安全架構(2021年Q3發布);騰云S6000:5nm工藝,整體性能翻一番,支持PSPA 2.0安全架構(2022年Q4發布);騰銳D3000:14nm工藝,單核性能翻倍,支持支持PSPA 2.0安全架構(2021年Q4發布);騰瓏E2000:14nm工藝,支持PSPA 1.0安全架構(2021年Q2發布);騰云E3000:14nm工藝,繼承I/O接口,支持PSPA 2.0安全架構(2022年Q3發布)。
注:以上部分圖源來自Mydrivers?
2021年,研發人員將增長到1200人,研發投入從4億增加到7億,芯片交付量從150萬+提升到200萬+,營收從13億增長到20+億(35%的研發投入比例)。
(35%的研發投入比例,可以算是全球半導體行業中,比例極高的了)?
不得不說,飛騰的騰銳D2000 CPU,的確給國內科技行業,帶來了不少信心,也注入了不少活力。
雖然具體的性能,不知道能否與AMD和Intel的CPU扳手腕。但可以肯定的是,制造國產CPU的信心,我們又重新拾了起來!
盡管技術仍有落差,與國外的差距還是不小!但只有繼續努力,就一定能擺脫目前的困境。
而未來,也一定是光明的!
本文編輯:@ 小淙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