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雖然屬于超頻的黃金時代已然過去,但超頻這個功能依舊是保留了下來,且仍舊被DIYer們所津津樂道。不過對于許多小白同學來說,CPU超頻和不超頻的區別是啥,CPU超頻有什么壞處依舊不是那么明晰,索性今天咱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我們要說超頻這個東西現其實現在的CPU已經“自帶”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睿頻。CPU自動超頻,完全無需我們動手。我們接下來討論的CPU超頻則是將這個睿頻的上限再度拔高。
? 性能提升:通過手動調整CPU的頻率和電壓,讓CPU在高于制造商規定的頻率下工作,從而獲得更強的性能,但也別指望太多,參考下去年的旗艦14900KS,上5%都算是恩賜。不過,這也是大家最期待的CPU超頻和不超頻的區別吧……
? 藍屏與崩潰風險:可能導致系統不穩定,增加藍屏或應用程序崩潰的風險。需要良好的散熱解決方案來控制過熱,否則可能會自動降頻。
? 能耗與發熱更高:超頻會顯著增加CPU的能耗和發熱,所以也就需要更高效的散熱系統,如水冷或高性能風冷,以確保不會撞墻降頻或者直接藍屏關機。這也是除了藍屏之外,超頻CPU和不超頻的區別中最顯著的地方……
? 額外成本:想要超頻CPU,本身就需要投資更好的散熱設備、Z系列(對于Intel)或支持超頻,也就是更好的主板、支持超頻CPU(Intel帶K的型號,AMD全系可超,X3D系列不建議)。
? 硬件壽命:理論上長期超頻可能會縮短CPU的使用壽命,因為高頻率和電壓增加了對硬件的應力;但實際上等到你換代或者主板掛了也不一定會把CPU超壞;長期保持超頻更應該看主板抗不抗得住,CPU能穩定基本就沒啥問題。
CPU超頻和不超頻的區別大概就是以上這些,而對于CPU超頻有什么壞處其實我們“解法”是一樣的,無非就是有藍屏崩潰風險,發熱更大,能耗更高,以及需要更多的額外投資,試錯付出的時間成本,CPU壽命啥的都可以忽略。
以上就是關于CPU超頻和不超頻的區別的全部分享。雖然看起來問題“一籮筐”,但實際上正如老話說得好:“小超怡情,大超傷身”。既然都買了帶K的,買了AMD,在主板與供電允許的情況小超賺點性能提升,何樂而不為呢。你要上液氮?那當我沒說。
本文編輯:@ 江城子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