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散熱是個大問題,在選擇電腦散熱的時候很多朋友都有這樣一個問題——風冷、水冷哪個好?
為了回答大家的問題,我們將針對不同的電腦散熱方式為大家進行深入講解和分析。
注意:文末有2020年風冷散熱和水冷散熱推薦(僅代表個人觀點,沒有任何廣告,如有問題歡迎指出)
目錄:
風冷散熱的相關介紹與選擇
水冷散熱的相關介紹與選擇
風冷與水冷兩者如何選擇?
如何設置機箱風道?
話不多說,干貨來襲,請拿小本本記好!(建議小伙伴們先收藏后在看)
不用魚兒說,想必大家都應該知道,「散熱」對電子產品來說是有多么重要。小到手機,大到電視、電腦,只要會產生熱量,那么就必須要設計散熱。
隨著近幾年電子產品性能的不斷提升,散熱也成為了各大廠商的所追求的。比如在手機中加入專用的散熱片,導熱銅管等。
當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在保證手感的同時,讓CPU等核心器件不會撞上「溫度墻」,進而導致降頻,影響性能的發揮。
對電腦來說,散熱更是重中之重!除了避免CPU、顯卡等撞上溫度墻,散熱也是影響整機性能發揮的關鍵。
一般情況下,電腦的散熱大多分為風冷和水冷,而水冷又分為分體式水冷和一體式水冷。下面魚兒將一一為大家介紹。
要知道風冷、水冷哪個好,首先要知道風冷散熱和水冷散熱分別是什么。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風冷散熱。
顧名思義,風冷散熱主要是利用風扇帶動空氣流動,進而達到散熱的目的,但當中的原理也并不簡單。
以平時常見的風冷散熱為例(如下圖),它一般是由散熱底座、銅制導熱管、鋁制散熱片(鰭片)和風扇構成。
散熱過程:「散熱底座」直接與CPU接觸,然后通過「熱管」將熱量傳遞到「散熱片」中,最后通過「風扇」將熱量排出。
在整個過程當中,導熱管、散熱底座的作用是最為重要的。
以目前大部分的導熱管來說,它們內部都專門充入了因受熱而極易揮發的液體(比如氨水、酒精等),通過利用液體在導熱管內部反復循環的蒸發與冷凝,進而達到了熱量傳遞的目的(具體過程如下圖)
當然,熱管越多,散熱效果越好。
目前導熱底座分為以下三類
熱管直觸:最普遍的方案,多用在低端散熱器,這種方法就是把熱管拍扁,然后就能直接接觸CPU,但是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凹凸不平的問題,影響導熱效果。
銅底焊接:底座直接做成鏡面,接觸面積更大,導熱效果也好,一般用在中高端散熱器上。
均熱板:類似熱管的方案,通過液體蒸發吸熱冷凝放熱來導熱的,效率很高,但是成本也高,只有高端散熱器會用。
散熱底座和導熱管的相互搭配,就基本決定了風冷散熱器的整體性能(其他方面對散熱器的影響就沒那么大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無論風冷散熱的規格有多么的豪華,因為是利用了空氣流動而進行的散熱,所以最終溫度是不可能比環境溫度低的。
簡單來說,如果室溫是25℃,那么散熱器能夠降低的極限溫度也是25℃,不可能比這還低!
最后魚兒再多說一句,風冷散熱按照散熱器類型還可以分為「下壓式散熱」和「塔式散熱」。
下壓式散熱:風扇向下吹,可以同時對CPU、主板、內存進行散熱,但是散熱效果不好,會擾亂機箱風道,僅適用于一般的小型ITX機箱。
塔式散熱:塔式散熱就像塔一樣,鰭片和風扇的規格較大,單向吹風,散熱性能最好,但只能對CPU進行散熱。
說完了風冷散熱,我們再來看看水冷散熱。
相信很多小伙伴一提到水冷散熱,就以為它很高端,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其實和風冷散熱一樣,水冷散熱的大致結構都與之類似,它們的主要區別是「散熱介質」不同,風冷采用的是環境風,水冷采用的是液體。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水冷散熱有兩種,分別是「一體式水冷」和「分體式水冷」。
?1.一體式水冷散熱。
根據不同的散熱規格,一體式水冷又分為120水冷、240水冷和360水冷(即按照風扇的多少來區分)。
一體式水冷分類
當然,水冷規格越大,其散熱效果就越好。
構造方面,一體式水冷略微比風冷復雜一點,大致分為水冷頭(汞頭)、水管和冷排,但每個構造的作用其實和風冷是類似的。
具體作用如下:
水冷頭:其實就充當了風冷中散熱底座和導熱管的作用,負責傳導熱量;
水冷管:就相當于導熱管中的液體,負責將熱量從水冷頭中,傳遞到冷排上;
冷排:與風冷中的散熱鰭片和風扇一樣,負責將熱量散發出去。
注意:水冷管中的液體并不是普通自來水,而是專用的冷卻液,切勿自行加裝液體
水冷散熱過程
當然,越是高端的水冷,其用料和材質就越好,安裝起來也更加復雜。
比如一款售價1000元的一體式水冷,由于AMD平臺和Intel平臺均支持,所以包含的配件種類比較復雜,稍不注意就會弄錯。
?
水冷配件展示
但只要認真仔細的安裝,應該也不是什么難題(如果是小白用戶自行安裝的話,建議認真閱讀說明書)。
?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小伙伴們再選擇一體式水冷散熱時,盡量選擇240和360的規格。因為某些120水冷的散熱效果,甚至還不如一些風冷,更何況價格還更高,所以大可不必!
2.分體式水冷散熱
作為最為復雜的散熱系統,分體式水冷一直是一些頂級DIY玩家的最愛.。因為它不但可以隨便選擇水管的材質和液體顏色,而且還可以自行決定水管的安裝位置和走向,極具自定義特色。
但其實說到底,分體式水冷與一體式水冷的區別就在于,前者支持自定義,后者一經出廠就是設計好了的。
另外,由于分體式水冷是自行安裝的,所以難免會出現漏液情況,進而對電腦硬件造成損壞;而現在一體式水冷一般不會出現漏液的情況(況且產品一般都支持漏液包賠)。
所以說,如果你只是普通用戶,選擇風冷或者一體式水冷就行了,沒必要安裝分體式水冷,小白用戶的話就千萬不要碰分體式水冷(別問,問就是理賠!)
最后,魚兒再給大家講一個比較玄學的問題,如何設置機箱風道。
前文也提到了,不管是風冷散熱還是水冷散熱,它們的主要作用都是對CPU進行散熱。
而主板、內存、硬盤這些硬件的散熱,就需要靠機箱風扇了(由于顯卡自帶散熱,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對機箱散熱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風道設置」,而風道設置的關鍵,就是如何正確安裝機箱風扇。
所以在設置機箱風道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楚風扇的風向,不要安裝錯了,不然就有可能出現積熱現象的發生(熱量堆積在機箱內部,排不出去)。
一般而言,在機箱內部,熱風與冷風相比:熱風大多在上,冷風大多在下。所有在設置機箱風道的時候,一般采取的辦法是:前進后出,下進上出。(類似下圖)
另外,有些小伙伴還會考慮機箱的正壓或者負壓,魚兒還是在這里也提一下。
所謂正壓,其實就是指:機箱進風量>出風量。
機箱內的空氣通過進風風扇吸入,然后在機箱內形成正壓差,將空氣“擠”出機箱。
而負壓,就是指:機箱進風量<出風量
由于出風量大于進風量,所有在機箱內形成了負壓差,機箱內的氣流是被“吸”進機箱的。
之所以有這樣區別,大多是從防塵的角度出發的。
簡單來說,負壓機箱更容易造成灰塵堆積,而正壓機箱則不會。但現在大多數的機箱都有防塵網設計,所以這一點不用過于擔心。
但魚兒還是建議小伙伴們,定期清理防塵網,不然灰塵堆積過多會影響機箱的散熱。
為了方便大家選擇合適的機箱散熱,這里也為大家整理了一些2020年比較好用的散熱器,方便大家選擇:
風冷散熱:
九州風神 玄冰400(京東價89)
雅浚G3(京東價119)
利民AS 120(京東價129)
大霜塔(京東價219)
FS 140(京東價259)
利民銀箭(京東價599)
貓頭鷹D15(京東價699)
?
水冷散熱:(注:120規格水冷不考慮)
ID-COOLING X240(京東價269)
酷冷冰神B240(京東價429)
堡壘 240(京東價459)
恩杰X73 360(京東價1399)
海盜船H150i 360(京東價1399)
EK Elite 360(京東價1799)
相信通過以上的詳細介紹了,大家對風冷、水冷哪個好這個問題也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無論是哪種電腦散熱方式,只要能控制住溫度,讓電腦保持在一個良好的性能就可以。
本文編輯:@ 小淙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