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AMD已經正式公布了Zen 3架構的銳龍5000系列,但Intel方面同樣準備了新的東西,英特爾11代酷睿,不僅有望采用全新的工藝架構,而且在性能和頻率上,都有質的飛躍。
目前Intel移動端的11代酷睿已經在9月就公布了,至于桌面級的CPU應該會等到明年才會公布,但現在也有了關于它的部分消息,下面就來看看吧。
我們已經知道,英特爾11代酷睿處理器的代號,已經正式確認為Rocket Lake。而制造工藝仍可能然是14nm,但也不排除采用由臺積電代工的10nm工藝,具體情況就只有等Intel自己公布了了。
據國外媒體videocardz稱,Rocket Lake架構將會是Intel自Skylake 6代酷睿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架構變革(也就是不想再擠牙膏了),所以在性能方面將會有巨大提升。
為了提高CPU主頻,Intel已經將核心線程數從10代的10核心20線程,退回到8核心16線程。這樣做的目的,應該是防止發熱量巨大而造成的熱堆積現象。
除此之外,Rocket Lake每顆核心的L1級緩存,將從之前的32KB增大至48KB,L2級緩存容量,也將從256KB翻倍至512KB。而AVX-512指令集的性能也會大大提高。
由于Rocket Lake從10核心退回到了8核心,所以輕松跑出全核5GHz應該不是什么大難題。
但是,由于目前還不知道這個全核5GHz是超頻所達到的呢,還是基礎頻率。但如果以10代酷睿作為參照的話,I9-10900K都能隨便上5Ghz,那么英特爾11代酷睿應該不在話下!
但是據國外用戶@MebiuW稱,在ES2版的工程樣品中,英特爾11代i9已經可以沖到5.3GHz了,而11代i7也能跑到5.0-5.2GHz左右。那么11代主頻超過5.5GHz,應該完全沒有問題!
由于在AMD那邊,銳龍5000系列已經成為最后一代支持AM4主板插槽的CPU了,所以Intel這邊應該也是這樣。
另外Rocket Lake的封裝接口,應該也會延續10代酷睿的LGA1200接口,畢竟需要顧及到現有用戶的感受,比如Z590、H570、B560、H510等一些500系列主板。
其他方面,由于AMD那邊早就支持Pcie4.0了,所以11代酷睿理所應當也會支持,不然到時候真的會很尷尬!而WiFi 6、USB4等,同樣也會支持。
總的來看,要不是因為蘇媽銳龍 5000系列過于給力,想必Intel肯定會繼續擠牙膏,如果真的有以上實打實的性能提升的話,英特爾11代酷睿還是值得期待的。
感謝AMD,讓我們用上了更好更便宜的Intel,AMD,yes!
本文編輯:@ 小淙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