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與 Intel 相愛相殺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盡管正面市場競爭中 AMD 一直處于劣勢,但近兩年憑借「純大核」+「X3D 堆疊大緩存」,依然給 Intel 帶來了不小麻煩。在本周的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上,AMD 更是毫無征兆地發布了全新一代?Zen 5?架構桌面處理器銳龍 9000?系列。
連帶銳龍 9000正式上市時間,也雙叒叕提前到了今年 7 月份。好家伙,下半年 Intel 酷睿 Ultra 桌面處理器發布日期還遙遙未定,AMD 這就先沉不住氣了?
畢竟在這之前,AMD新一代CPU銳龍 9000 系消息還僅僅停留在媒體猜測的今年第四季度上市階段。而突然而來的將時間節點大幅前推操作,能讓小憶想到的詞兒就只有一個:先發優勢。
AMD 這么做擺明是要打著一手時間差,趕在酷睿 Ultra 桌面版面世前牢牢把握住話語權。那么話不多說,接下來小憶還是帶大伙兒品品AMD新一代CPU到底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驚喜。
首先對比上代 Zen 4,銳龍 9000 是一次從架構到制程的真正大版本更新。全新 Zen 5 架構、核心 CCD 制程工藝由 5nm 升級到了 4nm、支持 PCIe 5.0 與 DDR5 內存、全大核設計、繼續沿用 AM5 接口……
一句話概括就是:性能提升的同時功耗明顯降低,還不用換主板。這波還是那個懂大伙兒的 AMD!
至于具體性能表現,AMD 直接掏出了下面這張圖:
多項性能測試顯示,Zen 5 相較 Zen 4 平均 IPC 提升在 16% 左右。也就是說相同核心數相同頻率下,Zen 5 架構能有 16% 左右的綜合性能提升,而這便是架構升級帶來的好處。
有一說一,16% IPC 提升以正常 CPU 換代升級來看,已經算是一個比較不錯水平。例如公認變化非常明顯的 Zen 4,其實相較 Zen 3 IPC 提升也只有 13% 左右。
當然,初代 Zen 架構的 52% 依然是永遠滴神。
話說回來,這次 Computex 2024 上亮相的 Zen 5 桌面 CPU 共 4 顆,分別是 R9 9950X、R9 9900X、R7 9700X、R5 9600X。
我們可以看到,核心數量、加速頻率、緩存大小甚至是核顯規格都沒有特別明顯改動。
最大變化主要在 TDP 功耗方面,9950X 維持 170W 不變,但 9900X 與 9700X、9600X 分別由 170W、105W、105W 大幅下降至 120W、65W、65W。
這顯然與隔壁 Intel 動輒 200-300 瓦以放飛功耗換取性能操作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不過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來看看才行,AMD 放出了 R9 9950X 與 Intel 目前旗艦 i9 14900K 巔峰對決。
數據顯示,9950X 在生產力和內容創作方面最高領先 i9 14900K 幅度可達 56%;測試的多款游戲同樣普遍處于領先水平,例如《DOTA 2》領先對手 17%,《地平線:零之曙光》領先更是達到 23%。
另外按照老規矩,伴隨新AMD新一代CPU的還少不了新主板,AMD 這次也為 AM5 平臺注入了新血液?X870?與?X870E?主板芯片組。
新主板將支持?USB 4.0,采用全?PCIe 5.0?接口,并帶來更好的?EXPO 內存超頻能力。大體看來算是進一步豐富了 AM5 系列主板產產品線,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
最后,或許正是越來越多關于「消費級 CPU 性能過剩」聲音讓 AMD 意識到:一昧提升頻率,靠飆升功耗換來不太明顯的性能提升并不可取。這才讓 Zen 5 銳龍 9000 系走出了一條獨屬于自己的突出能效表現之路。以更小能源消耗換取更多性能,才是芯片技術進步的關鍵。
本文編輯:@ 小憶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