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短暫的白菜價時期,SSD 固態硬盤的價格又在幾個月里迅速反彈。
這玩意兒邏輯也沒多復雜,重要「原料」 - NAND 顆粒在漲。
不知道是歷史規律還是簡單的降本增效,廠商們借著這個機會開啟了新一輪的 SSD 顆粒降級。
前不久就被曝出蘋果及更多手機廠商都正考慮用 QLC 代替原本的 TLC 閃存。
先請息怒,雖然用 QLC 機械硬盤性能降了,但是 QLC SSD 價格也降了啊。
從 SLC 、MLC、TLC 再到 QLC ,性能、壽命一步步拉胯是眾所周知的。
每次市場換血用戶的接受度都不怎么高,目前 QLC SSD 也主要靠著 OEM 產品出貨。
正所謂沒有垃圾的產品,只有垃圾的價格。
QLC 賣 TLC 的價顯然是不合適的,除非…它能做到 TLC 做不到的?
還真可以,憑借更高的密度,QLC 實現大容量的難度相較 TLC 要小許多。
Solidigm 去年7月份就發布了企業級 QLC SSD D5-P5336 ,單盤最大容量高達61.44TB 。
61TB…要知道現在單塊容量最大的 HDD 也只有 32TB 。
這相較 HDD 都要幾乎翻倍的容量才是 QLC 該發光發熱的地方嘛。
D5-P5336 采用192層堆疊,PCIe 通道 U.2 接口(還有 E1.L、E3.S)、擁有 1M IOPS 的4K 隨機讀取性能 7000/3000 MB/s 讀寫速率。
可靠性方面,61.44TB 5年 65.2 PBW (1PB=1000TB)。
只能說在容量面前,P/E次數少點也不是問題了。
近日這塊超大的 QLC 企業級 SSD 也終于上市,第三方QLC SSD 價格 3,747 美元(約人民幣26589元)。
企業級 + 大容量,肯定是咱大部分普通用戶玩不起的,不過這價格說貴吧倒也不貴。
折合 432元/TB ,和現有的企業級 8TB TLC SSD 相比單價已經低不少,理論上容量越大單價往往會指數級提高。
這么看來,QLC 量大、便宜的優勢體現出來了吧?
還是那句話,咱們排斥 QLC 乃至后續 PLC SSD 的原因不是因為技術如何,而是以 TLC 的價格賣 QLC,QLC SSD 價格定價合理還是會有很多人考慮的。
消費級 QLC SSD 要是能給到 TLC 一半的單價且擁有 2TB、4TB 的起步容量, 局面就徹底不一樣了。
本文編輯:@ 小蠑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