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誰懂啊,困擾日本多年的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問題終于要得到解決了。
不過這解決方法可不是大家想象中找到了什么有效凈化、綠色無害途徑。
而是不顧全球各國人民反對,選擇「禍水外引」將之直接排入太平洋。
執行時間昨天已正式公布:為 2023 年 8 月 24 日開始。也就是說,明天福島核廢水正式排海。
這種自己造的孽讓全世界人民買單的「離譜」行徑,再次讓我開了眼。
至于事件前因后果還得從 2011 年發生在日本的一場大地震說起。
作為日本超大型核電站之一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其 1 至 3 號機組核反應堆芯不幸在這場災難中被熔毀。
為了給這些堆芯降溫,必須時刻注入冷卻水并進行回收,回收來的便被稱為核污染水。
截至 2021 年 3 月,其儲存的核污染水已達 125 萬噸,且每天還在以 140 噸的數量遞增。
隨著核污染水數量越來越多,儲存容量達到飽和、管理維護等,每天都會產出不小負擔。
于是呢,日本不打算再這么耗下去,決定直接排海。
至于原因也很簡單,這么做一是成本低,二來對日本國內影響小。
但核污染水不同于核廢水,核廢水并不會與反應堆芯直接接觸,其主要含有少量氫的放射性同位素。
存在的放射性強度和危險性相對較低,經過成熟的凈化處理后便能達到安全排放標準。
而福島第一核電站中的反應堆芯在自然災害中遭熔毀破壞,用于冷卻后的水危險系數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因此稱為核污染水。
例如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就包含了鍶-90、銫-137、碘-129、碳-14 等數十種放射性物質。
這些放射性元素對人體和環境都有嚴重危害性,如致癌、致畸、致突變等
關鍵是這玩意兒其中很多放射性物質根本沒法做到有效處理,連日本自己也承認過其遠達不到排放標準。
今年 5 月,檢測出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魚類體內放射性元素“銫”嚴重超標,超過了相關標準的 180 倍,這足以說明一切。
福島核廢水正式排海,對世界環境帶來的危害是難以想象的。核廢水不光會通過洋流作用飄向世界各地、嚴重影響海洋生態。
放射性物質經還會經過海洋食物鏈層層富集,進入人體,威脅全人類健康。
日本該行為無異是相當可恥的。
而咱們中國緊靠太平洋,每年一大半海產品都來自其中,這波對咱們的影響直接首當其中。
盡管現在世界人民都在反對,但日本依然堅持一意孤行,回頭是不可能回頭了。明日福島核廢水正式排海,核廢水排海對大家帶來的影響應該也會逐漸顯露出來,多少年后回頭看這一件事,不知道大家會是什么心情...
本文編輯:@ 小淙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