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如今的 SSD 迭代升級的感知不強烈,遠沒有當年機械硬盤換固態硬盤那種鳥槍換炮的爽快感。關注咱們頻道的大伙兒應該都知道,如今各大廠卷得頭破血流的順序讀寫速度,其實在咱們日常生活當中很難用上,所以各位購買固態硬盤基本都側重在隨機讀寫的性能上了。不過,近幾代 SSD 在隨機讀寫的數據上其實進步也不小,三星 9100Pro旗艦盤的隨機讀寫都已經超過 200 萬 IOPS 了,但還是感覺性能提升有限。一方面是目前主流硬盤的速度都非??炝?,基本已經達到了我們能細微感知的上限了。另一方面就是隨機混合讀寫延遲的鍋,它會直接影響咱們的系統響應速度和應用響應速度。如果熟悉 SSD 的同學可能已經想到了在這方面表現突出的神話——intel Optane(傲騰)憑借其獨特的架構 3D XPoint 可以做到單獨尋址,所以不需要垃圾回收,也就是不用擦除就能寫入,因此隨機讀寫延遲可以分別做到 6.5μs 和 18μs。而目前最新 PCIe5.0 SSD 的隨機混合讀寫延遲還在 50μs 左右。就在最近,三星副總裁宣布將重拾 Z-NAND 技術,目標是將性能提升到比傳統 NAND提升 15 倍,并且將其功耗降低 80%。Z-NAND 于 2010 年首次問世,目的就是狙擊 intel 的 Optane,不過很可惜,初代 Z-NAND 本質上只是經過加速優化的 SLC NAND SSD,采用 48 層 V-NAND 顆粒,然后還是以模擬 SLC 運行。主要改進是將頁大小縮小到 2-4KB(普通 SSD 一般采用 8-16KB 頁的大?。?,方便以更小的數據讀寫,降低延遲。效果也比較明顯,隨機讀寫延遲降低到了 12-20μs。隨機讀寫速度也達到了 75萬 IOPS 和 17 萬 IOPS。不過從數據對比上大伙兒也能看出來,除了順序讀寫和游戲加載速度,在其他方面面對傲騰基本都是完敗。并且由于降低了單頁存儲密度,所以成本上來了,價格也就水漲船高,最終這兩都落到了含淚被砍的命運。隨著 AI 的不斷發展,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訓練等應用除了需要巨大容量,還要有巨大的吞吐量、低延遲和高?IOPS?需求。AI 模型動輒幾百 GB,數據吞吐和延遲成了訓練瓶頸。尤其是大模型生成時,GPU 等數據的時間越來越長。所以 Z-NAND 自然而然就被重新重視起來了,畢竟 AI 公司并不缺錢嘛。并且為了更加契合 AI,三星還引入了一種可以讓 GPU 繞過 CPU 和 DRAM 從而直接訪問 SSD 的技術:GPU-Initiated Direct Storage Access(GIDS),用來進一步降低延遲。短期內,這項技術肯定是面向企業或者 AI 場景,但隨著 AI 的大眾化和蒸餾模型的不斷演化到本地部署,消費級市場也未必沒有機會。屆時在電腦上應用無論是系統應用和游戲加載,速度都能更快甚至翻倍。數據來源:tomshardware、三星、kingspec、鎧俠、intel,圖源網絡。
本文編輯:@ 阿紅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