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想要新裝機或者升級 SSD 的同學可能要心塞了——存儲行業又又雙叒叕傳出漲價風聲。
這次的主角,就是咱們認識很久的老朋友,曾經的 SSD 大廠——西部數據(WD)。
就在上周,西數宣布退出 SSD 市場,撂挑子不干了,把所有業務甩給自家子品牌閃迪(SanDisk),而自己則是一頭扎進了機械硬盤這條「復古賽道」。
Emm…這是怕 SSD 賽道太卷,連夜扛火車跑路了嗎?
其實西數退出 SSD 早有預兆,早在 2023 年,它就因業績下滑 36% 與鎧俠(Kioxia)合并失敗,選擇將 NAND 閃存業務拆分給閃迪,在今年 3月,“分家”總算是完成了。
但閃迪接盤的姿勢不是很體面。
這邊剛接手,閃迪就給客戶發漲價函了,打算在今年的 4 月 1 日開始實施漲價,漲幅會超過 10%,適用于所有渠道和消費類產品,理由是「技術升級與產能調整成本上升」
翻譯過來就是會全線漲價。
并且尷尬的是,西數給它留下的技術遺產并不多,雖然繼承了 BiCS 6 閃存技術(112 層堆疊),但隔壁三星、鎧俠、早就量產了200 層以上的 NAND 顆粒了,包括國產的長江存儲也走在了前面。
而閃迪自家的 218 層 BiCS 8 技術量產大概也得等到 2025 年的 Q3 季度才能與我們見面。
這直接落后一大截了,也就是說,不管活兒咋樣,先漲價賺錢再說!
不僅閃迪一家。雖然各家的技術儲備不同,但在漲價這件事兒上卻出奇的一致。
早在今年一月份,各大存儲巨頭都陸續開啟了減產增價政策。
首先是三星,一邊在 2024 年 Q4 財報秀出 28.6 億美元 SSD 營收(同比增長?19%),一邊宣布 2025 年 NAND 減產 15%,美其名曰「優化高端產品結構」。
接著美光一邊喊著減少 10% 晶圓產量,一邊在新加坡投 70 億美元建 HBM 封裝廠,重心明顯偏向高端存儲市場。
而政策價格對應到具體產品上,差不多也就是今年的 Q2 季度了。
這波操作背后,是 AI 服務器和超算中心瘋狂吸走高端 NAND 產能。TrendForce 數據顯示,2024 年企業級 SSD 價格同比上漲 23%,而消費級SSD均價也漲了 9%。
換言之就是,對比消費級市場,AI 企業市場量大需求高還好賺錢,沒理由不整,而這次西數 all in 機械硬盤也是同樣的理由。
那看到這的同學可能要舉手了,那咱們就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
也不是。
就在 2024 年的年底,長江存儲的 Xtacking 4.0 技術就已經量產了,直接將 3D NAND 堆到 294 層。I/O 速度飆至 3Gbps,比三星的 Toggle DDR(1.4Gbps)高出一倍有余。
更狠的是,其第五代閃存位密度突破 20Gb/mm2,雖不及鎧俠 BiCS8 的 22.9Gb/mm2,但價格卻低了三成。
并且由于?Xtacking?便宜好用,所以行業翹楚的三星也來向長江存儲取經了,不熟悉的同學可以看下我們之前的文章:
歷史首次!三星使用長江存儲專利!韓專家:半導體快全面落后中國
而更重要的是,長江存儲二期工廠落地投產并優化產能,預計達到月產 30 萬片晶圓,屆時也會有大量存儲產品上市,并且有機構預測在 2026 年我國實現 50% 的存儲自給。
所以后續如果想維持市場占比,國際大廠的“減產控價”套路,這次可能就玩不轉了。
短期內,存儲價格勢必也會上漲一點,所以SSD?剛需的同學可以盡快入手了,而不著急的同學,咱們就坐等好戲吧。
數據來源:Trendforce、長江存儲、西部數據、興業證券、閃迪、Techlnsights,圖源網絡。
本文編輯:@ 阿紅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