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是科技圈的淡季,沒有什么特別值得關注的,正當阿紅在沖浪摸魚學習的時候,一條熱搜闖入我的視線。
百度旗下蘿卜快跑爆單,武漢出租車司機請愿留口飯吃。
看到這里就比較詫異了,無人駕駛出租車不是在 2019 年就投入試運營了嗎?怎么在今天抗議井噴了。
趕緊去了解下。
蘿卜快跑在武漢市訂單出現了爆發式增長,被武漢出租車司機集體投訴。
其中特別醒目的一點:蘿卜快跑單日單車峰值平均突破 20 單,這是啥概念,來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2023 年 1 月廣州市出具的網約車信息統計表。
日均單量 12 單,日均營收 304 元。而在經濟發展的現在,推測單個出租車司機日均單量基本也就是 25 單左右。
這意味著,蘿卜快跑已經快和正常的出租車和網約車擁有同等級的接單量了。
那為啥蘿卜快跑能迅速成長并且在武漢擁有爆炸式的單量?
刨去獵奇心理。
首先是價格因素,這個沒啥好說的。
無人駕駛在推廣期間的費用都是偏低的,各種優惠補貼一起上,干到了 10 公里 3.9 元的離譜價格。
縱使為新用戶推廣,但平時相對比傳統打車也是便宜不少。
普通人沒啥特別多的想法,但不能跟錢過不去。
其次是服務方面。
因為不會說話,因為是 AI 自動駕駛,所以在網友眼中,它們是這樣的:
不會尬聊,不會拒載,不會開斗氣車,不加塞,不會抽煙,活脫脫是一個守規矩的老實司機。
并且 24 小時聽候你的差遣。
而且在 WAYMO 的數據中也佐證了,對比人類,無人駕駛降低了 85% 的事故發生率,并且發生事故造成的創傷也更低。
那看到這里可能有同學要舉手了,那它就沒啥缺點嗎?
自然也是有的。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就是因為太守「規矩」,所以它目前看上去是呆呆的,像極了阿紅當年剛拿駕照上路時候移動路障的樣子。
無論是行人、電動車還有其他車輛,但凡堵它一下它就會停下或者減速,所以武漢網友給它取了個「苕蘿卜」稱號。
但也不用過于擔心,確實遇到異常加速或停滯行駛且沒有脫離控制時,也會有人工監控遠程駕駛介入。
并且因為它的副駕不能坐人,意味著 4 個人打車就沒辦法一輛車坐下。
目前也在各個大城市試運營了,包括成都的高新區,阿紅也看了下,和以往傳統打車不同,它是有幾個固定停車點。而不是隨地大小停。
所以你也會看到這樣的情況:
相應的它也沒辦法盡可能送你最后一段腳程。
看起來也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那為什么還要持續推廣并加以發展呢?
其實也是為了保就業和本土無人駕駛發展。
我們知道,目前 AI 穿插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無人駕駛其實也是 AI 旗下的一個分支,并且還是比較粗的那條分支。
所以無人駕駛一定會落地,且在我們經濟全球化戰略下,也一定有外資與我們同臺競技。
在上半年 4 月 28 日,一眾新能源汽車通過了汽車數據安全 4 項要求,其中唯一一家外資品牌就是特斯拉。
而在同一天,馬斯克訪華欲加速特斯拉 FSD(完全自動駕駛)落地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已經于 2021 年成立了上海數據中心,實現本地數據存儲,這也是通過監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這之前,馬斯克也在社交平臺上面宣布將在 8 月 8 日成立無人出租車 Robotaxi。
目前 FSD 已經在北美推廣4年了,累計行駛20億公里,測試人數超過40萬,售價約為 1.5 萬美元。折合人名幣約 11 萬元。
而特斯拉在中國已經銷售了 170 多萬輛汽車了。
如果 FSD 技術落地,那網友們想的買一輛無人駕駛車上下班接我,我上班去它去賺錢,下班的時候來接我并甩給我 300 塊錢的愿望或許也就不那么遙遠了。
所以如果蘿卜沒有提前快跑,也就可能在眨眼之間,特斯拉就會侵占大部分的無人出租車市場。
把這一連串連貫起來就能說通了,相比讓外來的「胡蘿卜」落地生根,本地的「土蘿卜」的成長才是我們應該更加關心和扶持的。
面對來勢洶洶的特斯拉,蘿卜車已經迭代到了第 6 代。
僅需 20.48 萬元。相對比第五代,成本下降了 60%,這意味著同樣的資金周期,已經可以投放翻倍的運營車了。
而百度也宣布將在 2025 年武漢無人駕駛出租車實現盈利。
對比特斯拉的 FSD 純視覺方案,本土的蘿卜還有高精地圖配合 + 激光雷達和視覺融合的優勢。
所以搶跑也是必然的。
所以對于蘿卜快跑的發展,想跟大伙兒討論的問題是,你覺得無人駕駛對我們來說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
本文編輯:@ 阿紅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