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中國美術學院迎來96歲生日,同時也迎來第二個“國美發布”日,在2024“國美發布”上國美共發布:“國美百年巨匠”創作和研究工程,國美長三角藝術行動,成立AI中心、美麗中國影像中心、藝術通感研究中心。
其中中國美術學院成立AI中心一事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也引發了一定的爭議。
AI是近幾年非常熱門的話題,而且明顯是未來科技發展趨勢,AI應用范圍廣泛、發展迅速,并且能和多種行業結合,從AI進入大眾視野開始到今天,短時間內就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現在很多行業都嘗試引入AI來提升效率,拓展發展方向,在很多時候AI的使用也確實為我們帶來便利。查找不懂的名詞,AI能直接收集整理相關信息,給出一個系統性、框架性的解釋,經過合理的訓練之后,甚至能生成文章,以及幫助人們編寫代碼、生成視頻文案、配音、剪輯視頻等等。
但是伴隨著AI技術的發展,爭議聲也一直不斷。
一是擔心AI技術發展,擠壓普通人的工作空間,尤其是重復性較強的低難度勞動,機械化的發展曾造成大規模的視野,而人工智能的發展會不會同樣帶來這樣的問題?畢竟當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程度,它的成本和效率可能是人力難及的。
另一方面,AI的版權問題也一直是爭議的焦點,尤其是AI作畫,在畫手圈內可以說是飽受爭議。
因此中國美術學院成立AI中心(CAA AI Center)更是引起激烈討論。
支持者認為AI也只是創作的工具,并且能突破人類的想象力,既然日后AI創作無法阻止,早日研究也是應該的。
而反對者認為AI作畫的“學習”過程,需要“投喂”大量畫師的原創作品,而這個“學習”過程不過是把別人的原創作品分解,生成的所謂“作品”也只是別人作品的“遺骸”,而那些被投喂的作品往往是沒有經過授權就被擅自拿走,這樣的行為侵犯了作者的權益。
在這種時候,作為美術學院,不站出來維護創作者的權益,反而投身AI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
而對此,小編翻找了中國美術學院的官網,中國美術學院成立AI中心的初衷是“將藝術、人工智能、工程技術、計算機科學結合研究,用藝術智性去聯通和牽動人工智能”,進而“逐漸形成一種能夠駕馭算法甚至反超算法的‘人+AI’的復合體”。
目前,中國美術學院AI中心也只是剛剛成立,還沒有公布具體的發展方向和未來計劃,大家的爭議也是表明了對這件事的重視,是對國美的鞭策和警醒。不知道國美會不會對爭議做出回應?
中國美術學院成立AI中心的爭議肯定還是會持續一段時間,希望國美能用赤忱之心,認真探討藝術和人工智能的結合問題。
本文編輯:@ duty
?本文著作權歸電手所有,未經電手許可,不得轉載使用。